台語文雜談

Tiat-hông
5 min readMar 28, 2020

--

前幾天一位翁教授在臉書上PO出一篇文,批評台語文運動者在他牆上使用台語文留言:

取自翁教授公開貼文

稍微研究了一下來龍去脈,起先,這位教授在臉書向基進黨立委陳柏維建議,認為3Q「質詢時的語言選擇,應以『溝通效果』為首要考量,沒必要堅持全程台語。畢竟許多專業名詞在台語並不存在,而陳柏惟的隨口翻譯,在我們這種一輩子用台語的人看來,反而傷害了台語的優美。」

此言引起幾位台文運動者不滿,他們便在底下使用羅馬字回應。翁教授看不懂台文,認為他們是為了激怒他故意為之,於是寫了如截圖的貼文回應。在後續的貼文中他也陸續解釋自己在這次風波中的感受,諸如受到台語文運動者語言霸凌,在他牆上堅持寫台文是種傲慢等等。

站在他的角度,其實不難了解他為什麼有這種反應,受到他人批評本來就容易激動,而這些人又寫著自己陌生的文字,無法暸解內容更是加深心中的疑惑、惱怒甚至不安,認為自己在智識、人格上受到欺侮。

站在台文運動者的角度來看,這種一再出現的論點實在令人很是受傷,但倒也點出大眾對於台語的誤解、迷思、甚至是不自覺的歧視。我想有其必要從他提出的論點好好分析一下。

「議會質詢的時候幹嘛要堅持全台語?講中文大家都懂不是比較好嗎?」

我們必須認知到過去台語乃至所有本土語言受到壓迫的歷史。黨國時期所有本土語言都被打成「方言」,不得在政府機關、學校等公共場合使用。長期下來污名化的結果導致台語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,僅有鄉野粗人會使用。

台灣解嚴邁向民主化後,逐漸保障大眾使用母語的權利,而立法委員在國會中當然得以使用台語,這樣的語言選擇是種去污名化的療傷過程,也給受壓迫的語言注入勇氣與自信,宣示以往所有受排擠的本土語言都有資格登上大雅之堂。

「台語缺少很多專有名詞,為什麼不用中文講就好?」

翁教授有這樣的疑惑,許多台灣人也有,明明中文就有的東西,為什麼要硬翻成台語?然而,若是真的關心台語保存應該要反過來想:為什麼這些專有名詞我無法用台語表達?

正是因為過去獨尊華語幾十年的結果,在學校裡學到的都只有華語,導致好幾代的台灣人台語能力越來越低落,而新出現的詞語絕大多數都只會譯入華語,因此台灣人也只能被迫用華語的發音、講著華語的新詞。沒有源頭活水,台語逐漸失去更新的能力,變得越來越古老,越來越不能用來談論時下的事物,也就會隨著時間被眾人遺忘遺棄。

正是如此,為了要傳承,台語使用者就必須有自覺地發明新的語彙來描述萬事萬物。不管是翻譯、自創、直接用台語唸出漢字等方式,這都是語言復振重要的一環,這些人窮盡一切方法灌溉這個語言,為的就是期待這棵垂垂枯木能再度結出果實。

「我看不懂台文,你硬要寫就是在語言霸凌。」

看不懂他人寫什麼的確令人困擾,也讓人感覺對方有某種優越感,但這樣的想法有些曲解霸凌的概念。

霸凌是大欺小、上位欺壓下位、強勢欺壓弱勢,是在權力結構中較為強勢的一方欺侮弱勢的一方,造成被霸凌者的傷害。若就語言為主體討論,華語今日之強盛,絕對不會因為有人使用台語而沒落啊!試想,若一群台語人當中有幾個人不會聽、不會講台語,他們會怎麼談論事情?大概八九不離十就是只使用華語吧。就如同許多祖父母輩因為兒孫輩台語不好而遷就使用華語一樣。

眼下台語相對於華語是弱勢語言,弱勢的台語人使用台羅、教羅、台文漢字等文字系統溝通,華語並因此不會失去現在強勢語言的地位。這麼說可能刺耳,但在現今的社會結構中,從來都只有華語霸凌台語。

「羅馬拼音根本就在亂寫,我平常都會講台語,但我根本看不懂。」

羅馬字的記載豐富、歷史悠久,甚至比起華語/普通話還要長。最初的羅馬字(白話字)在19世紀由長老教會的傳教士在廈門所創,後傳入台灣為教會使用,但並不限於教會內使用。而華語是1923年才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推行。其實在台灣第一份的報紙並不是華語報紙,而是1885年發刊,由白話字寫成的《台灣府城教會報》。推行華語的《國語日報》要到1948年才在台灣創刊。

後來還有以白話字為基礎建立的TLPA拼音,以及目前教育部推行的台羅,制定過程都有語言學者專家研究、激辯、推動,有著嚴謹的制定過程,正如同當初教育部制定所謂「國語」一般。台語很好但是看不懂羅馬拼音,單單只是因為我們在學校系統中沒有學過怎麼書寫自己的語言。

羅馬字並不是亂寫,只是黨國體制從來不願、也沒有教導我們,原來我們真的可以我手寫我口,我們的語言值得擁有一套自己的書寫系統。

我想翁教授對於台語、台文的態度反映的是台灣人普遍的想法。雖然說了一輩子台語,但深受黨國體制貶低台語的影響,不了解台語文傳統,沒學過、甚至沒聽過台語有書寫系統,久而久之,就漸漸認為台語就是種黨國所謂的「方言」,位階較被稱作「國語」的華語低下。

一些較基進的台語文運動者為了翻轉這樣的現況,不管對方理解與否,堅持講台語、使用羅馬字,因此造成許多衝突,雙方互貼「華腦」、「傲慢」等標籤。

或許因為我懂得一些語言學習的理論概念,我可以理解不懂台文的人看到羅馬字的頭痛,甚至是厭惡;我也不像全羅派那麼勇敢堅定,遇到真的完全不懂台語的人,我還是會說華語、打華文。

但我也完完全全能共感基進台文者他們的堅持。畢竟今天我不說,使用華語的你也不會說,我不寫,使用華語的你更不可能寫。

這個語言就這麼一天一天死去了。

台語文運動者做的就是想告訴大家,我們的語言值得有自己的名字,我們值得說自己的話,寫自己的字。

Hi-bāng ū tsi̍t-jit, guá mā ē-tàng iōng Tâi-bûn, khin-khin-sang-sang tiō siá tshut án-ne ê bûn-tsionn. Hit-ê sî-tsūn, lí mā ū huat-tōo khuànn ū.

(恭喜讀完2,122字!)

--

--

Tiat-hông

踮台北 ê 高雄囡仔。台語/英語/華語使用者。上愛 ê 台灣歌手是伍佰。